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0-9-29 19:16:34

【原】元代龙泉窑暗刻鱼藻纹花口卧足大洗有价值吗?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09/29/19/x3yg0wrmjfk.jpg
元代龙泉窑暗刻鱼藻纹花口卧足大洗
 古瓷胎釉含有可溶物质,同时所有器物经氧化沁蚀都具可损性,不管出土品还是传世品,经氧化分解潮气沁润,部分物质会中和挥发流失,胎釉定有疏松酥化趋向;年代久远后会变轻,陶器较瓷器明显;瓷器瓷化程度越高、胎釉越厚抗氧化分解能力越强。如汝窑在宋代五大名窑中烧成温度最 低,故汝窑、唐三彩及古陶真品大多上手会有发飘的感觉,但此现象不可能是绝 对的;瓷器中烧成温度较高的定窑(1320度以上)、龙泉窑(1300度以上)、钧窑(1250-1270度左右)官窑(1230-1270度左右)等窑口作品这种分量减轻的状态则不明显;古代胎土所含成分与现代有别,如宋代官窑胎土掺有大量紫金土含铁高比重大手感也重;元代胎土中含铁高器物亦显厚重。
 有的在胎釉结合处见线条状或颗粒状钙化物,用微观法釉面可见片状或颗粒状粉白色钙化物,这是因器物底部和窑粘的细小颗粒最易受潮而出现质变钙化,往往可辨率较高。有此等钙化物者必为千年古物无疑,因宋代以后未见能达到此等钙化程度者。
 新烧古瓷仿品给人们的所谓“火气太盛”,说白了就是釉面和釉层对光线的反射是全部的、多层次的、无序的、散射的这种给人们强烈、散乱、刺眼的视觉直觉感受,一般说来这是新烧古瓷仿品无法克服的现象。除此之外能给人们这种感觉的就是古瓷行内所说的“库货”,即清代所烧制的、包装入库后从未打开使用的官窑瓷器。但这种“库货”只收藏于故宫,市面上是见不到的,人们能见到的“火气太盛”的瓷器,应当全是新烧古瓷仿品。
 宏观与微观有原则区别,只是因为放大镜看不清小气泡而确定汝窑鉴定特征是气泡"寥若晨星"就是一例。一些"眼学"专家轻视微观鉴定古瓷,其实是诸多重大错误鉴定的根源之一。古瓷鉴定应该避免重蹈康德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之覆辙。
 脱落斑:釉泡破裂,摩擦时,破裂的残体聚在一起,被人感知.无仿者。摩擦的前后,釉面在放大镜下观察,有较大的变化。古瓷因经年久风化,也经不住人手的摩擦。
 首先我们了解人为附着的方法。一是胶粘,无论它是用乳胶、鸡蛋清,或是其他现代化的材料来粘合,都需要一层层地粘,粘完以后不能暴晒,一晒就裂了,一定要放在阳台或犄角旮旯里,慢慢阴干,水分自然挥发,挥发以后掸掉的就掸掉,掸不掉的就永远附着上面了。这种附着的层次是不清晰的。
 “沾窑砂”,由于过去特定的烧窑工艺,往往盘碗底足沾有较粗的窑砂,如磁州窑碗底足就沾有较粗的窑砂,明清时不少盘碗等瓷器足内也沾有窑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元代龙泉窑暗刻鱼藻纹花口卧足大洗有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