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0-7-26 09:39:09

【原】洛宁张仙沟的故事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逢春节,都是人们亲友欢聚,相互祝福的时刻。一九九五年的元月三十一日,是农历乙亥年春節的大年初一。洛宁县城的人们,早早地吃过饺子,互相拜年,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中午十点多钟,当许多人正欢聚一堂时,突然传来一声巨响。那响声, 如炸雷声大,比闷雷沉重。十几里外都听得到。震波所到之处,县城方圆五六里范围内,地动山摇。许多房屋玻璃被震碎,散落一地,仿佛地震一般。人们惊恐慌乱,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很快,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迅速传开: 張仙沟炸药库爆炸了,掀掉了半个山头。附近许多建筑,包括民房,墙体遭到破坏。爆炸的灰土升起几十米高,飞起的土块飞上高空,跃过高坡。下落时,有的房顶被砸穿,有人腿被砸伤,还砸死了好几个人。原本祥和的春节,随着这一声巨响,县城人们的生活,被蒙上一层阴影。这突发的事故,让方园五六里内的百姓,潮水般涌向张仙沟。 凡是在张仙沟附近住有亲属的,人人担心亲属安全,没有亲属的,个个想到出事地点看个究竟。一时间,通往张仙沟的路上,人流挤推不动。大部分人还没有到达出事现场,就有传言,说是炸药又开始冒烟了,又要爆炸啦,快跑。于是,人群中,前进的、后退的, 挤作一团,进进退退,久久不散。政府很快稳定了局面,处理了后事。也正是由于这一件事,让洛宁许多地方的人都知道了张仙沟。

张仙沟,座落在县城北面凤翼山麓,大钟寺的东边。沟的深度,半里左右。里边分东西两道岔沟,西岔沟浅短,东岔沟深长。沟两边是十几米高的陡崖。沟底宽处有一二十米,窄处仅有两三米。站在沟底窄处向上望,是一线天空。正如郦道元《三峡》中所描述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沟底前半部分开阔,后半部分杂草丛生,野鸟时鸣其中。常有雾气笼罩,阴森可怖。因而传说有大仙居于其中。张仙沟里有什么大仙,谁也说不清楚。据住在沟口的一位年纪近八十岁的张姓老人说,上一辈人告诉他,沟里不能住人。住过的人常被大仙警示。他小时候和几个朋友到沟里玩,在沟里一孔烂窑里,见到一只小动物,可能是老豹子娃儿。当他们用竹竿戳时,大人赶忙呵止,说是怕触犯沟里大仙。那样,大仙会给你降灾,让你遭难。直到现在,他在沟口居住,逢年过节,都还要敬拜大仙,祈求大仙保佑平安。不然,他也住不安生。沟里有仙,自古传言,要不,怎么叫张仙沟呢?

说是沟里有仙,不敢住人,那只是以前的说法。那时,人烟稀少,凤翼山的坡根一带全是荒地,无人居住。一九三八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沟里就住进了许多年轻人。这些年轻人,都是从附近各县抓来的壮丁。国民党“军政部27补充兵员训练处”,把壮丁集中在沟里训练。“二七补训处”带领壮丁,依山崖打了好多窑。窑内两边是炕台,供壮丁住宿。中间是一条很窄的通道,供壮丁出入。平时 就在沟里训练壮丁。沟口设有岗哨,壮丁想跑都跑不掉。

其实,依山崖打窑作为兵营的,不仅是张仙沟。张仙沟以东,直至东关窑,沿坡根许多窑洞都是训练壮丁的兵营。营部设在石婆庙下三孔大窑。那三孔大窑里,前几年,还残存着用石蓝刷底,黑墨写成的许多标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驱逐倭寇,还我河山”、“卧薪嚐胆,枕戈待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奋时”等等。现在,由于石婆庙前山体塌陷,三孔大窑已不复存在。

有人说,“就算家里有高楼,不如当兵在外头,不种麦子吃白面,不种芝麻喝香油”。但是,“二七补训处”的壮丁们,可没有这么幸运。据说,壮丁们在补训处从不被当人待。军官随意尅扣军饷,壮丁生活极苦,十人九病,骨瘦如柴。窑内转一圈,跳蚤爬满身。有人说,当时洛河南有一农户,孩子被抓壮丁,关在张仙沟。不久,家里人来探视,却被告知已死去。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家里人只能坐在沟口大哭一场。有俗话说“补训处,活棺材,十有八九出不来”。光张仙沟就有一二十孔壮丁住的窑洞。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把张仙沟叫成了“张山沟”。其实,《洛宁县志》上,仍写作“张仙沟”。后来,沟里的窑洞也不再有人居住。

解放后,沟里的地,由一个叫严天才的人耕种,合作化后,洛阳地区财贸干校来沟里又打了几孔新窑,不久,移交给县党校。县党校在沟里办过学习班,县武装部在里边训练过民兵,县物资局存放过物资,再后来,就成了贮存炸药之类易爆易燃品的仓库了。从那次大年初一炸药库爆炸后,张仙沟的窑,就再也没当过仓库。现在,張仙沟依然藏于风翼山麓。由于自然冲刷和人工挖掘,沟又加深了。沟的深处,依然少有人迹。沟底两边,古窑尚存,但位置已高于地表许多,因而大都已废弃不用。沟内,场地开阔的地方和部分好窑洞,被一家企业占用。沟口是《金飞门业》制作产品的作坊。目前,张仙沟的沟顶,已被凤翼山公园绿化。张仙沟也即将成为凤翼山公园的一部分。張仙沟,家乡的山川,随着凤翼山公园的扩建,将来一定会以秀丽的姿态给游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金玉国作品集锦家乡的名片认知洛宁七字歌
彩色古塬春日颂
反哺母校的义举
清明时节观古碑
洛宁概况三字经
渡阳河畔觅旧踪
山环水绕赞边城
夏日冲凉话“飞渡”
走出记忆的摇篮曲洛宁县城古迹祖师阁
由“青出于蓝"想到的
洛宁金氏福山支系简介
清代金氏族谱序言两则洛宁县城东关石婆庙的故事
捐宅献地显孝心 感恩戴德立族规
洛宁传说故事——有福女的传说
殷殷寻根情——山东即墨金氏洛阳洛宁寻亲记

作者简介:金玉国,男,县城人,大专学历,1945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洛宁县"教坛明星",曾在《洛阳日报》发表《特殊考场》等,《我的老师》获洛阳日报征文二等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洛宁张仙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