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0-7-22 14:40:53

【原】小议“唐苏氏分三派”


小议“唐苏氏分三派”?苏登科第一辑
请点开文中"蓝色字体"阅读相关文章。
苏登科



所谓“唐苏氏分三派”,即唐代时,苏姓分流为蜀派、闽派和眉派。这一分法,最早见于1994年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颜中其主编的《新编苏氏大族谱》第15页“唐苏氏分三派之图”。而颜中其又是依据同安芦山堂提供的一本蓝田《苏氏族谱》转载的。这本同安蓝田《苏氏族谱》为手写本,写作年代不详,前面有几十页已破烂看不清,中间也有多处掉页,但还有几十页资料保存下来,“唐苏氏分三派之图”就是其中的一页。
    把苏姓划分为三派,是否妥当?
    大家都知道,苏姓不仅源于己姓,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这是诸多苏谱所公认的。古突厥族、西南夷、今朝鲜族、回族、蒙古族、满族、白族、侗族、苗族等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苏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诸朝中,改为汉姓苏氏,世代相传至今。按照三派分法,这些人该算何派?
    此外,就拿我们“闽派”来说,早在隋大业七年(611),就有苏惟忠、苏惟融、苏惟信三兄弟从河南固始大桥头,迁居闽东福安。据《福安苏氏谱》载,自唐末宋中福安苏氏已达五百余人。
    又据清光緖三年版《漳州府志》载,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有苏道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由中原入闽粤平乱,落籍戍守漳州。现在龙海太江村族老苏汉水家,还保存着一本写于民国三年的《寿祝杂款钞録》。这本《寿祝杂款钞録》共39页,前27页有21篇祭文。其中有“青礁始祖冬节祝文”、“三都始祖墓祭祝文”、“虎溪祖庙春秋祭祝文”、“太江大宗祭冬祝文”等祭文,完全不逊于一部老族谱。特别是开头第一页“漳州北庙祭开漳始祖道公祝文”,尤为珍贵。这篇“道公祝文”足以说明,在民国三年以前,青礁、虎渡和太江苏氏曾前往漳州府城陈圣王庙,祭祀开漳始祖道公神灵,亦即共认道公为入闽始祖。
    闽东福安苏惟忠、苏惟融、苏惟信三兄弟和漳州苏道,都比同安苏益早二百多年入闽,将苏益说成是“闽派”始祖,有违历史事实。
    按“唐苏氏分三派之图”的说法,三派同源于汉平陵侯苏建之后。蜀派,唐许国文贞公苏瓌长子苏颋之裔;闽派,苏瓌三子苏诜之裔;眉派,唐凤阁侍郎苏味道之裔。后来,又有人将“三派”演变成“三山”,即铜山、芦山、眉山。
    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三“苏氏”载:唐许国文贞公苏瓌有六子,苏颋、苏冰、苏诜、苏乂、苏颖、苏颜。苏颋有一子,苏善;苏冰有一子,苏震;苏诜有一子,苏莱;苏乂有二子,苏复、苏妙;苏颖有二子,苏盈、苏炎;苏颜有一子,苏宽。
也就是说,苏瓌6个儿子都有子孙后代传衍。那么,除了苏颋、苏诜后人成了蜀派和闽派之外,其余4人后代该算何派?依此类推,苏瓌的弟弟苏琛,苏瓌的伯父苏勖,以及苏瓌的祖父辈兄弟,他们的后人又该算何派?还有我们苏姓只有这三个人有后代吗?
唐太常博士林宝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奉诏撰成的《元和姓纂》,是目前存世的唯一以姓、望、房三级结构条贯姓氏、家族以及人物的唐代官修谱牒。按《姓纂》所载,在唐代,我们苏姓有襄阳、蓝田、武邑、洛阳、河南六大郡望,没有芦山、铜山、眉山之分。
    很显然,把苏姓简单粗暴的划分为三派,肯定不对。所谓“三派”或者“三山”,其实,说穿了就是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产物。如今,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还要象前人那样愚昧无知吗?我们都是苏姓大家庭中的一员,理应共同扶持,共同发展,这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才是世苏会“敦亲睦族”的本来宗旨。
(苏登科2011年2月9日初稿2013年2月3日重修稿)

(作者单位:漳州苏氏谱牒研究会)
编辑:苏耿仁
—《END》—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苏氏
信息
精彩文章欢迎阅读
(快速通道)

苏氏烈士谱    老兵故事
今日苏氏    苏氏寻亲      青藏苏氏
世苏动态       福建苏氏         浙江苏氏
热门阅览       四川苏氏         内蒙苏氏
河南苏氏       吉林苏氏         安徽苏氏
湖南蘇氏   江苏苏氏         江西苏氏
贵州苏氏       新疆苏氏      天津苏氏
广西苏氏       陕甘宁苏氏      云南苏氏
广东苏氏       台港澳苏氏      海南苏氏
上海苏氏       黑龙江苏氏      湖北苏氏
重庆苏氏       苏晋云专栏      山西苏氏
山东苏氏    苏健强作品      北京苏氏
河北苏氏 苏登科史料    辽宁苏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小议“唐苏氏分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