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0-7-19 15:45:38

【原】南山之文人佳话(二)

三清古洞外左石壁,有吕元锡与孙丞唱和诗。
合川钓鱼城崖壁有吕元锡题记,如下:
“予吏两属邑,今五年,独未至此山为不满。乾道三年夏十六日,开封张难老相帅与三槐王正叔、汝阳王必先、涪上蒲大受、难老之弟坚老,同来穷高深之乐。坐垒壁之下,江天轩豁,缙云诸山在指顾间,汲泉瀹茗,徜徉终日,不知六月之袢暑也。向晚复放舟,自东江归城下。申国吕元锡题。”
译文:我先后两次任职石照县知县,今已五年,唯独一直没到钓鱼山游览,引以为憾。1167年夏十六日,开封张难老与三槐王正叔、汝阳王必先、涪上蒲大受、难老之弟坚老,相约来访,一起到钓鱼山穷极山林江河之乐。坐在石头垒就的坚壁之下,极目远望,江天辽阔,缙云诸山历历在目。汲泉烹茶,品茗论道,徜徉终日,乐不思归,浑然不觉六月之酷暑。傍晚放舟,自东江返城,尽兴而归。河南南阳吕元锡题记。
石照县为今日之合川。题记可知,吕元锡,河南南阳人。1163年起,先后两次任职石照县令,三年一任,1167年去职。
1178年,吕元锡合家攀游南山,赋诗并题跋,跋文如下:
“右淳熙五年六月十二日,挈家登南山回,少憩南禅寺,书示小子祖吉。晚赴真符孙丞之约。申国吕元锡。”
译文:1178年6月12日,带领全家游览南山返回,在南禅寺稍事休息,赋诗一首,并写出来给小儿子祖吉。回去之后,晚上还要赴真符孙丞的宴请。
吕元锡赋诗如下:
游南山诗
龙穴潜幽通海潮,璇宫突兀插云霄。
三千世界诸天近,百二山河故国遥。
寥落偏城连谷口,荒凉古寺倚山腰。
溪南可款门修竹,何况丁宁已见招。
“龙穴”,意指南山石刻15号龙洞。”璇宫”,龙宫,此处比喻道观。“三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真符”,今陕西洋县。

译文:神秘的石龙洞穴似乎连通幽远的海潮,龙宫般的道观高耸入云霄。天国看起来近在咫尺,被金人侵占的故土看起来那么远遥。南山谷口连接的边远小城(大足城)如此冷清,山腰的古寺看起来分外寂寥。哎,还是回去吧,过南溪,在那修竹掩映的门扉,真符孙丞大概已翘首以盼,更何况,他先就叮嘱我早早前去赴约。
当晚宴会怎样把酒言欢,无从得知。孙丞是否席间赋诗?极有可能。其唱和如下:
和吕元锡游南山诗
词源浩渺浙江潮,倒泻银河落九霄。
贝阙珠宫春不老,蓬莱瀛海路非遥。
多君访古曾携手,愧我劳生漫折腰。
拟欲诛茅成小隐,山云不薄幸相招。
呼应前诗,韵脚为ao。第一句与前诗一样,分别以“潮”和“霄”结尾,但是意思完全不同,前诗描写南山之景,后诗夸赞吕元锡文采之妙。诗末同样以"招”字收尾。
“贝阙珠宫”,龙宫,比喻道观。
译文:吕兄文章浩浩汤汤如钱江之潮,又如天上银河,飞泻而下自九霄。洞天福地的仙人长生不老,吕兄你何尝不是蓬莱瀛海的仙人,无所拘束,自在逍遥。我也曾和朋友一起,多次探访南山古迹,汗颜一生劳劳碌碌,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常常幻想,去到山上隐居茅棚,有幸今日吕兄相招,把酒言欢,暂且忘记世间烦劳。
“愧我劳生漫折腰”,《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后世常用“折腰”指代出仕为官。由此推断,孙丞应为大足官宦,极可能是大足知县。
吕元锡游南山想起被金人占领的故土南阳,情绪低落。孙丞为官忙忙碌碌,不胜烦扰。两人都是大倒苦水,唱和变成集体吐槽。
三清古洞左门柱有题记:“申国吕元锡挈家寻仙追凉于此。淳熙戊戌(1178年)六月十三日。”
可见第二天,即6月13日,吕元锡一家再游南山。

比起现代人某某某到此一游的打卡,“寻仙追凉”四字,尽显古人之风雅。
几百年后,又有清代大足知县王德嘉赋诗,穿越时空与吕元锡唱和:
万壑争流涌似潮,一峰独秀势干霄。
空王殿阁云中现,香国川原画里遥。
暖日筼筜眠醉影,春风杨柳舞纤腰。
石龙祷雨前贤赞,异代情同若见招。
仍然以“潮”“霄”二字为首句末尾,诗末以“招”字结尾。
“筼筜”,竹子。
译文:山沟如万流涌潮,南山一峰秀出云霄。寺庙道观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四望香国风光,如画中仙境缥缈。暖阳里修竹醉眠,春风里杨柳飞舞,摇摆她纤纤细腰。吕元锡等先贤曾赞美这石龙祷雨,如今我站在同样的地方,心有所感,好像,来赴这隔了几百年的“见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南山之文人佳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