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0-7-13 20:17:46

一文了解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的区别



三代皇帝、康、雍、乾
要想了解珐琅彩,当然要先了解珐琅,珐琅也被人们叫做“拂郎”、“发蓝”、“佛郎”。它就是一种玻化物质,主要原料为长石和石英,在经过纯碱和硼砂等一些溶剂、乳浊剂和着色剂之后,再经过冷水冷却和细磨,就可以得到珐琅粉,此刻,珐琅粉就可以作为一些物品的装饰物了,其中,如果珐琅工艺与瓷器有关的话,那么就是画珐琅了,被称作“珐琅彩”。同时,它还有个正式的名称,就是“瓷胎画珐琅”,也被称为“古月轩”。

清康熙 御制珐琅彩胭脂紫地牡丹盌
珐琅彩的起源:
历史书上都会讲到,珐琅彩起源于清代,并且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御用器,它是康熙的创意,康熙当年看了铜胎画珐琅之后就想尝试着把珐琅彩料用在瓷器上,没想到这么一试,珐琅彩瓷器竟然成了中国瓷器历史上最顶尖的品种,因为它不仅在拉胚、成型用料、施釉上还是烧制技术上都是最精湛的,可以说是达到了当时的陶瓷艺术的顶峰呢!
从康熙起,珐琅彩在诞生后的二百年内都是皇家的御用瓷器,民间几乎都没有而且还不一定听说过有这种顶级瓷器的存在呢,直到在民国三年时期,在故宫展览时才被世人所得知,所以,珐琅彩被传世的物件也极少,可以说是珍罕,所以一直备受各国收藏人士的推崇,可见,珐琅彩的魅力之大。

清康熙 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千叶莲纹盌
有关于珐琅彩的传说:
说是历史上我国江西的瓷都有一个姓胡的以烧瓷为生的人家,由于他家烧制的瓷器十分精美,甚至惊动了当地官府,在乾隆南巡的时候,其臣子就把此家的瓷器献给了乾隆,不出所料,乾隆十分喜爱并加以赞美,这时,臣子们想把姓胡的人家请进宫里专为皇宫制造瓷器,可姓胡的却不愿意,于是臣子们就自己在宫里按照姓胡人的制瓷的方法和材料制出美丽的珐琅彩瓷器,为了表明出处和区分宫里其他瓷器,所以就在瓷底刻下“古月”,将“胡”拆分,所以后来被叫做“古月轩”了。
虽然珐琅彩的问世与“康熙盛世”是分不开的,但雍正也推动了它的发展哦!他提高了制瓷艺人的社会地位,并且大力发展瓷业,促进珐琅彩贸易交往的发展,甚至出口欧洲,但珐琅彩瓷器从盛到衰却都只供于宫廷皇室使用,可谓是让百姓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珍品。
由于珐琅彩所用的材料十分珍贵,在雍正之前主要靠国外引进,其显得细腻、清雅、端庄和浓重,而且胎壁非常薄,制作也很困难,但却“白璧无瑕”令人喜爱。珐琅彩的历史十分悠久,时至今日也还处于被世人推崇的地位。

清 乾隆 蓝地珐琅彩双龙莲纹碗
珐琅彩瓷器是专供帝后玩赏的艺术品, 宫廷控制极为严格。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红、蛋黄及蓝色作地, 还有一类特有的在宜兴紫砂胎上画珐琅彩的器物。典型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是诗、 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珍品,是中国古代彩瓷工艺臻达顶峰时期的产物。那些形状看似普通的珐琅彩盘、碗、瓶等,已摆脱被用作餐具的功能, 纯属能给人们视觉带来美的享受的艺术珍品。
珐琅彩工艺极其讲究,选胎要求胎壁极薄,画工要求均匀规整,图案色彩搭配要求结合紧密,胎质施釉要求极细,釉色极白,而且釉表面光泽没有桔皮釉、浪荡釉,更没有棕眼的现象,因此要使珐琅彩“白璧无瑕”其工艺可见复杂。珐琅彩瓷属于专供皇帝和皇后玩赏的艺术珍品,所用瓷胎均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致使珐琅彩瓷器成为清代瓷器中最为名贵的品种。

胭脂紫轧道珐琅彩直颈瓶
细讲康、雍、乾、各时期珐琅彩的特征:
在康熙珐琅彩瓷器上出现胭脂红,是我国早使用的黄金红,也是最早的进口红色料。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珐琅彩料全部都是依靠进口的。由于珐琅彩器 烧造过程复杂,用料考究,制作精良,成本巨大。所以,一般无大器。而且,基本上都留存于宫廷之内。因此,社会上流通的珐琅彩瓷器,应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的。收藏者对其千万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尤其不能有捡漏心理。
康熙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也有写生花卉。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器。构图上是对称而规矩的图案,花大叶大,内容简单。康熙珐琅彩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色彩和绘画都在器物外面,内壁洁白。施色匀净。如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是当时的宫廷御用瓷器,碗口敞开,深弧壁,底圈足。内施白釉,外壁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装饰。足内也是施白釉,有胭脂彩双方栏“康熙御制”图章式款。此碗在宝石蓝底色的衬托下,以紫红、金黄、草绿色绘就的缠枝牡丹显得格外娇美,具有康熙朝珐琅彩瓷器的典型特征。

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
雍正早期有少数仍延用康熙的在色地上绘彩,但绝大多数已改用在白釉上绘彩。因此白釉画珐琅自雍正起才有。彩料也自雍正起采用国产料,改变了康熙只用进口 料、色彩单调的局面。在绘画上雍正朝也有很大突破。改变了康熙时只画花卉、有花无鸟的单调图式。在题材上花鸟、竹石、山水等各种图式都有,并配以诗文,将 诗书画融为一体。雍正朝珐琅瓷的款识有如下几种:用蓝料堆凸图章款的有两种,书写“雍正年制”的使用仿宋体;书写“雍正御制”的使用楷书体。此外,有“大 清雍正年制”6字款,也有两种:一种用蓝料、一种用青花。
雍正初期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画工们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以“院画”为底稿,以“勾、画、皴、染”为绘制工艺,绘画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翠竹麻雀、秋树八哥等,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画面再配与景相融合的诗句,致使画面文笔生辉。尤其是雍正水墨珐琅彩和蓝彩山水珐琅相当精美。

淡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
乾隆朝珐琅彩早期则融会了前两朝的特点,并形成了所谓“五彩珐琅”。绘画题材进一步扩大,如有藏品想送拍咨询可联系福羲彭先生:壹叁玖零,贰叁零,零肆零捌,其他勿扰、除前两朝的题材外,并多见人物和仙山楼阁的题材,而且绘画、装饰多 出现西洋韵味。与雍正的松散画法不同,乾隆时纹饰堆砌,画面繁复而满。还开发出一种锦地花卉(即用细针在瓷胎上画出暗纹花卉,形成锦地),让画面出现双层 效果。款识主要是在白地上书“乾隆年制”的4字蓝料图章款,也有少数赭色料款。但在一些小器上则无边框,有蓝料,也有少数用红彩。也有在松石绿地上书“大 清乾隆年制”6字款或“乾隆年制”4字款。
乾隆珐琅彩绘画后续又有了新的发展。画式画法中的阴阳向背与凹凸感不仅出现在纸绢画上,也出现在珐琅彩瓷器的绘画上。珐琅彩绘上有用矾红勾画面部的,用不同浓淡、深浅、颜色表现人物衣衫,配景极为传神。“锦灰堆”画法的大量运用就是在一种彩色质地中用各种颜色绘制各式各样的织锦纹、丝绸纹和其它花纹,花纹中又添绘各式各样的缠枝花和其它图案,所以也叫“锦上添花”。“锦灰堆”这种繁密的华丽是乾隆在位时的流行时尚,而且愈演愈烈。乾隆后期,“锦灰堆”内还要根据画意的主题描绘大开光,再有多个小开光的也不新奇。开光内绘画山水、人物、诗句种种,极尽奢华之事。圈足外墙绘一周变形如意纹。色彩繁富艳丽,形态栩栩如生,如非技高艺精者是不能胜任的。纹饰空白处墨书题诗,是乾隆时期人物、花卉合璧的开光珐琅彩瓷艺术珍品。

清 乾隆 珐琅彩双环瓶
严格说来珐琅彩瓷的烧造,终止于乾隆朝后期。但在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仿烧的珐琅彩瓷。这批仿烧瓷,最流行的是模仿曾任康雍乾三朝宫廷画师的郎士宁的画 风。模仿他的以西洋写实风格和透视之法所画出的人物和鸟兽画。
珐琅彩是与瓷共舞的陶瓷文化、绘画艺术,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是匠师和艺术工作者们长期在陶瓷绘画发展中不断的创作和积累,带有继承性和深厚的民族文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文了解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的区别